站点介绍
在企业运营里,资产闲置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像工业厂房、设备这类资产,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或者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处于闲置状态。此时,企业需要依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对这些闲置资产开展减值测试,以精准判断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并合理确定其可收回金额。下面结合专业分析以及权威回复,来探讨资产闲置时减值测试的方法选择。
企业要先对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进行判断,这需要综合考虑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因素。外部因素有市场价格下跌、利率上升、行业政策改变等;内部因素包括资产闲置、技术陈旧、维护成本过高等。例如工业厂房长期闲置,就可能是资产减值的一个信号。
资产在评估基准日的状态(是闲置还是在用)以及未来的利用或处置计划,对测试方法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要是资产没有明确的处置计划,那么就不适合采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方法,因为该方法是以资产持续使用并产生现金流为前提的。
根据会计准则,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是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所以,减值测试一般要依次运用收益法和市场法来进行测算。
当资产虽然处于闲置状态,但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来看,仍然具备使用价值时,就可以采用收益法。比如闲置的工业厂房,可能存在潜在的租赁或转让需求,能够通过估算未来的租金收入或者转让收益来确定其公允价值。
在运用收益法时,需要站在市场参与者的立场上对参数进行调整。要考虑市场租金水平、空置率、运营费用等因素,同时还要合理确定折现率。这里的折现率反映的是市场参与者对资产风险的预期,而不是企业自身的特定风险。
市场法适用于存在活跃交易市场、能够找到可比交易案例的资产。对于闲置的工业设备或厂房,如果近期有类似资产的交易实例,就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来确定其公允价值。
在应用市场法时,要注意可比案例的相关性和时效性。需要对交易条件、资产状况、市场环境等因素进行修正,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地理位置、新旧程度、配套设施等因素的差异,都可能对资产的价值产生影响。
根据财政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切实做好企业 2024 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24〕26号),在进行资产减值测试评估时,通常不应使用重置成本法。这是因为成本法主要反映的是资产的重置价值,而没有充分考虑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比如资产即将报废且只能通过变卖处置时,才可以考虑采用成本法。此时,需要估算资产的残值或变现价值,并扣除相关的处置费用。
为了提高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建议结合使用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综合验证。如果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找出影响资产价值的关键因素。
资产减值测试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建议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或估价师来协助完成。他们能够根据资产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资产的价值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波动,因此企业需要定期对资产进行复核和更新评估。特别是在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或者资产的使用状况发生显著改变时,更要及时进行减值测试,以便准确反映资产的价值变化。
综上所述,资产闲置时的减值测试,应当优先考虑收益法和市场法。在选择具体方法时,要综合分析资产的减值原因、状态以及未来计划,确保评估结果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同时,企业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必要时寻求专业机构的支持,以保证资产减值测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