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介绍
在建 - 土建工程评估在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融资贷款、转让交易等诸多经济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准确评估在建 - 土建工程的价值,能为相关方提供科学、合理的价值参考。本文将对在建 - 土建工程评估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在建 - 土建工程是指处于建设过程中,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各类土木工程建筑项目。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 住宅建筑工程:主要用于居住的建筑物,如公寓、别墅、住宅小区等。这类工程注重居住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功能性。
- 公共建筑工程:供公众使用的建筑物,涵盖学校、医院、商场、剧院、图书馆等。其设计需满足不同的公共需求,注重空间布局和公共设施的配置。
- 工业建筑工程: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建筑物,像工厂厂房、仓库、动力设施等。这类工程要适应工业生产的工艺流程和设备要求。
- 基础设施工程: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基础服务的工程,包括道路、桥梁、隧道、给排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工程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至关重要。
- 基础施工阶段:主要进行建筑物基础的施工,如土方开挖、地基处理、基础浇筑等。此阶段是整个工程的关键基础,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进行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搭建,包括墙体、柱子、梁、楼板等的施工。主体结构的质量决定了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 装饰装修施工阶段:在主体结构完工后,进行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装饰装修工作,如墙面装修、地面铺设、门窗安装等。装饰装修提升了建筑物的美观性和使用功能。
在建 - 土建工程的计量基础主要涉及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两个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计量阶段 | 计量方法 | 说明 |
---|---|---|
初始计量 | 成本 | 在建 - 土建工程在初始计量时,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计量。成本包括土地取得成本、前期工程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购置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等。例如,土地取得成本涵盖土地出让金、拆迁补偿费等;前期工程费用包含项目可行性研究费、勘察设计费等。 |
后续计量 | 成本模式 | 通常采用成本模式对在建 - 土建工程进行后续计量。在成本模式下,随着工程的进展,不断归集和核算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同时,要定期对工程进行减值测试,若发现工程因市场环境变化、设计变更、施工质量问题等原因导致价值大幅下降,应计提减值准备。 |
在建 - 土建工程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工程的进度、质量、市场环境、未来收益等多种因素,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常见的评估方法如下:
成本法适用于在建 - 土建工程建设成本资料齐全、工程进度相对清晰的情况。该方法以重新建造相同或类似的在建工程所需的成本为基础,考虑工程的已完工程成本、未完工程成本以及可能存在的资金成本、管理成本等因素进行调整后确定评估价值。在计算重置成本时,要考虑当前的建筑材料价格、人工费用、机械台班费用等市场行情。同时,要对已完工程的质量进行评估,若存在质量问题,需相应扣除修复成本。例如,评估一个处于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的住宅项目,若当前重新建造类似项目的单位建筑面积成本为 3000 元/平方米,已完工程占总工程量的 60%,则需根据已完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因素进行综合调整。
主要计算公式:
\(V = C_{1}+C_{2}+C_{3}\)
其中:
\(V\) 为评估价值
\(C_{1}\) 为已完工程成本
\(C_{2}\) 为未完工程成本
\(C_{3}\) 为资金成本、管理成本等相关费用
收益法适用于具有明确收益预期的在建 - 土建工程,如商业地产项目、租赁型住宅项目等。该方法通过预测在建工程完工后未来的净收益,并按照一定的折现率将其折现至评估基准日,以折现后的净收益现值作为评估价值。对于收益性在建工程,未来净收益主要是通过出租、经营等方式获得的收入扣除相关成本、费用、税费后的余额。折现率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投资风险、市场利率、行业平均收益率等因素。例如,评估一个在建的商场项目,需要预测商场建成后各年的租金收入、运营成本、维修费用等,再根据合适的折现率将净收益折现到评估基准日。
主要计算公式:
\(V = \sum_{i = 1}^{n}\frac{NI_{i}}{(1 + r)^{i}}\)
其中:
\(V\) 为评估价值
\(NI_{i}\) 为第 \(i\) 期的预期净收益
\(r\) 为折现率
\(n\) 为收益期限
如果存在活跃的在建工程交易市场,且有足够的可比交易案例,可采用市场法进行评估。该方法以市场上相同或类似在建工程的交易价格为基础,通过比较评估对象与可比交易案例之间的差异,进行适当调整后确定评估价值。选择可比交易案例时,需要考虑工程的地理位置、用途、规模、工程进度、质量标准、交易时间等因素。例如,评估一个在建的写字楼项目,可选择近期在同一区域成交的、规模和工程进度相近的写字楼在建工程交易价格作为参考,考虑项目的配套设施、装修标准、市场定位等因素进行调整。
主要计算公式:
\(V = P\times K_{1}\times K_{2}\times\cdots\times K_{n}\)
其中:
\(V\) 为评估价值
\(P\) 为可比交易案例的市场价格
\(K_{1},K_{2},\cdots,K_{n}\) 为各项差异因素的调整系数
以下以一个在建的住宅小区项目为例,说明在建 - 土建工程价值的评估过程。该项目规划建设 10 栋住宅楼,总建筑面积为 10 万平方米,于 2024 年 6 月开工建设,评估基准日为 2025 年 4 月 11 日,目前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工程进度约为 60%。评估人员决定采用成本法进行评估。
经市场调研,当前该地区类似住宅小区的建筑安装工程成本为 2800 元/平方米,土地取得成本为 1000 元/平方米,前期工程费用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合计为 500 元/平方米。则该项目的重置成本为:\((2800 + 1000+500)\times100000 = 430000000\) 元。
已完工程成本 \(C_{1}=430000000\times60\% = 258000000\) 元。
未完工程成本 \(C_{2}=430000000\times(1 - 60\%) = 172000000\) 元。
考虑到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估算 \(C_{3}=10000000\) 元。
根据成本法公式 \(V = C_{1}+C_{2}+C_{3}\),计算该在建住宅小区项目的评估价值:
\(V = 258000000+172000000 + 10000000 = 440000000\) 元。
在建工程出现停工情况时,评估需要考虑停工的原因、停工时间以及对工程未来建设和价值的影响。如果是由于资金短缺导致的停工,需要评估资金缺口的大小以及解决资金问题的可能性;如果是由于设计变更、施工纠纷等原因导致的停工,需要评估变更或纠纷对工程成本、工期和质量的影响。例如,工程因资金链断裂停工半年,可能会导致设备闲置、材料损耗、人工成本增加等问题,评估时要相应扣除这些额外损失。
设计变更可能会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或减少,以及工程进度的调整。评估时需要详细了解设计变更的内容和原因,分析其对工程价值的影响。如果设计变更提高了工程的品质和功能,可能会增加工程的价值;反之,如果设计变更导致工程成本大幅增加且对未来收益没有明显提升,则可能会降低工程的价值。例如,将住宅项目的外立面设计从普通涂料改为干挂石材,会增加建筑成本,但也可能提升项目的市场吸引力和售价。
市场环境的变化,如建筑材料价格波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等,会对在建工程的价值产生影响。评估时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分析市场环境变化对工程成本和未来收益的影响。如果建筑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会增加未完工程的成本;如果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会降低工程完工后的销售价格或租金收入。例如,在评估一个商业地产项目时,若当地商业地产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需要适当降低项目的预期收益和评估价值。
对在建 - 土建工程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包括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进度、质量状况、资金投入情况等。要查阅工程的相关文件资料,如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图纸、施工记录、工程合同等,与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进行沟通交流,获取准确的工程信息。
充分掌握当地建筑市场的供求情况、价格走势、成本水平等信息。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咨询行业专家、参考相关统计数据等方式,获取准确的市场数据。同时,要关注国家和地方的宏观经济政策、房地产政策等对建筑市场的影响。
在采用成本法评估时,要合理确定已完工程成本、未完工程成本以及资金成本、管理成本等相关费用。对于已完工程成本,要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核算;对于未完工程成本,要根据工程进度和市场行情进行估算。同时,要考虑成本的合理性和真实性,避免虚增或漏算成本。
在采用收益法评估时,要科学预测在建工程完工后未来的净收益和合理确定折现率。预测净收益时,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租金水平、运营成本、空置率等因素的变化;确定折现率时,要综合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投资风险、行业平均收益率等因素,确保折现率的合理性。
在采用市场法评估时,要谨慎选择可比交易案例。可比案例应与评估对象在地理位置、用途、规模、工程进度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同时,要对可比案例的交易价格进行分析,排除异常交易的影响,并合理确定各项差异因素的调整系数。
评估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专业判断,如工程质量的评估、成本和费用的估算、收益和折现率的确定等。评估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确保判断的合理性。
评估报告应内容完整、条理清晰、结论明确。要详细说明评估目的、评估方法、评估依据、评估过程等内容,以便使用者能够理解和信任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