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负债评估是企业税务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税务合规性。
一、概念与特点
(一)概念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因税法与会计准则差异导致的企业未来应纳税款项,属于非货币性负债。
(二)特点
具有非流动性、税务属性强、计量复杂的特点。评估需重点关注会计政策与税收法规差异及后续转销安排。
二、评估过程
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价值***元,是企业会计核算在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由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所产生。
评估人员就差异产生的原因、形成过程进行了调查和了解。经核实企业该科目核算的内容由2项组成。分别为试运行收入冲成本、国产设备抵所得税在会计记录中所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1.试运行收入递延所得税资产核算的是企业试运行期间取得的收入,在会计核算上冲固定资产成本而造成的与税务核算的不一致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经评估人员核实该项资产系由于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产生的,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为企业实际需要承担的负债,故按核实后的账面值确认评估值。
2.国产设备抵所得税是由于ABC公司为中外合资企业,根据财税[2000]49号及国税发[2000]90号文件规定,对于中外合资企业购入固定资产,可以按照固定资产的一定比例在以后年度抵减所得税,从而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评估人员对其发生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了核实,核实结果与企业账面记录一致,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为企业实际承担的负债,故本次评估按核实的账面值确认评估值。
三、评估程序与注意要点
递延所得税负债评估需严格遵循规范流程并关注核心要点:
基础数据核对:核查申报表与总账、明细账及资产负债表的一致性。
负债合规性审核:验证计提依据是否符合确认条件及会计准则要求。
关键事项抽样:对大额项目进行凭证抽查,核实计提和转销的准确性。
变动分析:分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来源,评估转销期的合理性。
持续经营前提:特别关注负债确认是否基于企业持续经营假设。
披露事项核查:识别需在报告特别事项中说明的重要问题。
说明:评估须关注税会差异变动趋势,对重大波动项目进行专项分析。本说明仅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