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评估方法
对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的评估方法主要有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三种。
市场法对于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是一种常用的有效方法。这种评估方法主要是通过在市场上选择相同或相近似的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作为参照物,针对各种价值影响因素,如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的功能进行类比,将被评估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与参照物进行价格差异的比较调整,分析各项调整结果、确定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的价值。
使用市场法评估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的前提是市场数据比较公开化,需要存在着具有可比性的参照物,并且参照物的价值影响因素明确,应能够量化。市场法使用较多的是功能性类比法。由于我国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市场目前尚处发展阶段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保护环境还很不规范,以及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产品的盗版现象等使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产品的公平交易数据采集较为困难,因此市场法在目前我国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评估应用中的操作性还具有较大的难度。
成本法是评估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价值应用最为成熟的一种方法。对于诸如某些企业或行业系统内的自用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由于不存在明确的社会性市场或市场的容量、需求量较少,通常难以通过销售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产品确定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的价值(这种专用或自用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产品的收益大多隐含在企业或行业系统内的整体效益之中)的情况,采用成本法评估就较为客观和可行。另外,对于尚未推入市场的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产品,采用成本法进行评估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成本法评估的不足是对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产品的创造性价值考虑较少,因此,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产品维护成本的预测准确性与否,将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的价值构成一定的影响。
收益法是通过估算待评估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产品在未来的预期收益,并采用适宜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然后加总求和得出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采用收益法进行评估,首先要解决有关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产品收入、折现率以及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产品的寿命期等基本参数的选取问题。
使用收益法评估的基础是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产品首先要具备较充分的客户群;并且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与经营收益之间存在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产品的未来收益可以预测。
本次委估的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应用产品截至评估基准日已具备充分的客户群,且与经营收益之间存在稳定的关系,专利权未来的收益及经济寿命可以预测,所以本次采用收益法对其进行评估。
收益法的关键是要界定委估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所产生的未来收益,这通常是采用分成收益法来进行的。分成收益法应用中,借鉴国际贸易中的分成基数与分成率的匹配关系,有两种具体的计算方法,即净收益分成法和销售收入分成法。本次评估,我们采用销售收入分成法来对委估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的价值进行评估。
本次评估中的销售收入分成收益法,即首先预测使用委估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未来的经济年限内各年的销售收入;然后再乘以适当的委估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在销售收入中的分成率;再用适当的资金机会成本(即折现率)对每年的分成收入进行折现,得出的现值之和即为委托评估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的评估现值,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 P=\sum_{i=1}^n\frac{R_i\times K}{(1+r)^i}$$
其中: P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评估值
K一销售收入分成率
Ri一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产生的销售收入
收益期限
折现率
五、评估过程
本次评估采用销售收入分成收益法进行评估,影响该评估值的参数主要有未来收益期内的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的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分成率、剩余经济寿命期及折现率。具体评估方法现分述如下:
1)收益期限的确定
示例一:具体描述
本次评估的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主要形成于2014年至2018年,产品为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开发的产品,其技术参数等指标可满足大部分市场客户的需求,考虑到专利技术的更新周期、物理寿命及法定年限因素,本次将委估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未来收益年限确定为5年,即专利技术收益期从2019年4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示例二:模糊描述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技术是处于不断发展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更先进的技术将取代老技术,或与现有技术相类似技术在未来成为行业公知技术。因此任何技术均有一定的经济寿命年限。
对生产技术未来收益预测年限的确定时,本次评估综合考虑该技术的主要无形资产法定保护年限、经济使用年限,根据研发人员对专利权的技术状况、技术特点的描述,结合同行业技术发展和更新周期,企业自身的技术保护措施等因素,根据企业技术人员分析判断,按照谨慎性原则,该类无形资产预计尚可带来超额收益的年限可持续到***年底,不会被完全替代。
本次评估确定的无形资产组经济收益年限至***年底,但并不意味着无形资产组的寿命至***年底结束,在此提醒报告使用者注意。
2)销售收入的预测
销售收入按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对应的收益产品的销售收入计算。一个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对应多个产品的收入合并计算;按照被评估企业提供的收益法预测表显示,该部分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未来销售收入如下表所示:
销售收入预测表
金额单位:万元
产品名称 | 2019年4-12月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销售收入 | 723.00 | 2,500.00 | 2,500.00 | 2,500.00 | 2,500.00 | 625.00 |
3)销售收入分成率的确定
示例一: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数据
企业的收益是企业在管理、技术、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技术作为特定的生产要素,为企业整体收益做出了一定贡献,因此参与企业的收益分配是合情合理的。
随着国际技术市场的发展,分成率的大小已趋于一个规范的数值,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各国的技术贸易合同的分成率作了大量的统计,结果显示,分成率的一般取值范围为0.5%-10%(分成基数为销售收入)。分行业的统计数据是:
行业 | 分成率范围 |
石油化工行业 | 0.5%-2% |
日用消费品行业 | 1%-2.5% |
机械制造行业 | 1.5%-3% |
化学行业 | 2%-3.5% |
制药行业 | 2.5%-4% |
电器行业 | 3%-4.5% |
精密仪器行业 | 4%-5.5% |
汽车行业 | 4.5%-6% |
光学及电子产品 | 7%-10% |
根据分成率测评表,确定待估技术分成率的调整系数。影响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价值的因素包括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及风险因素,其中风险因素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价值的影响主要在折现率中体现,其余二个因素均可在分成率中得到体现。将上述因素细分为所属技术领域、先进性、创新性、成熟度、应用范围等 8个因素,分别给予权重和评分,根据各指标的取值及权重系数,采用加权算术平均计算确定分成率的调整系数,即所估技术的分成率在可能取值的范围内所处的位置。
根据分成率的取值范围及调整系数,可最终得到分成率。计算公式为:
$$ K=m+(n-m)\times r$$
式中:K-待估技术的分成率
m-分成率的取值下限
n-分成率的取值上限
r-分成率的调整系数
被评估技术属于汽车行业由上表可得出其技术贡献分成率范围为 4.5%-6%
示例二:国内统计数据
销售分成率 K,是指由于该无形资产实施后归因于该技术在销售收入中产生的价值贡献所占的百分比数。K与无形资产的市场竞争力、市场情况、销售收入等的高低相关,更与由技术推动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相联系。
本次委估技术的分成率计算公式为:
$$ R=m+(n-m)\times r$$
式中:R一一委估技术的分成率;
m一分成率的取值下限
n一分成率的取值上限
r一分成率的调整系数。
结合企业业务类型,按行业统计数据,半导体器件制造业分成率在0.63%-1.88%之间。
由于上述提成率数值得到国际公认,而且在技术贸易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因此引用上述数值作为确定分成率的基础数据是可行的。
根据分成率测评表,确定待估无形资产分成率的调整系数。影响无形资产价值的因素包括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及风险因素,其中风险因素对无形资产价值的影响主要在折现率中体现,其余二个因素均可在分成率中得到体现。将上述因素细分为所属技术领域、先进性、创新性、成熟度、应用范围等几个因素,分别给予权重和评分,根据各指标的取值及权重系数,采用加权算术平均计算确定分成率的调整系数,即所估无形资产的收入分成率在可能取值范围内所处的位置。
分割线
根据委估专有技术的性质、特点等,按分成率测评表,确定各影响因素的取值及分成率的调整系数。分成率调整系数测评结果见下表:
权重 | 考虑因素 | 考虑因素 | 权重 | 分值 | 分值 | 分值 | 分值 | 分值 | 分值 | 取值 | 合计 |
权重 | 考虑因素 | 考虑因素 | 权重 | 100 | 80 | 60 | 40 | 20 | 0 | 取值 | 合计 |
0.2 | 法律因素 | 法律状态 | 0.4 | | | 60 | | | | 60 | 4.8 |
0.2 | 法律因素 | 保护范围 | 0.3 | | | | 40 | | | 40 | 2.4 |
0.2 | 法律因素 | 侵权判定 | 0.3 | | | | 40 | | | 40 | 2.4 |
0.6 | 技术因素 | 技术所属领域 | 0.1 | 100 | | | | | | 100 | 6 |
0.6 | 技术因素 | 替代技术 | 0.2 | | | 60 | | | 60 | 7.2 |
0.6 | 技术因素 | 先进性 | 0.2 | | | 60 | | | | 60 | 7.2 |
0.6 | 技术因素 | 创新性 | 0.1 | | | 60 | | | | 60 | 3.6 |
0.6 | 技术因素 | 实用性 | 0.2 | | | 60 | | | | 60 | 7.2 |
0.6 | 技术因素 | 应用范围 | 0.1 | | | 60 | | | | 60 | 3.6 |
0.6 |
技术因素 |
技术防御力 |
0.1 |
|
|
60 |
|
|
|
60 |
3.6 |
0.2 |
经济因素 |
供求关系 |
1 |
|
|
60 |
|
|
|
60 |
12 |
合计 |
60 |
60.0 |
$$ K=7\%+(10\%-7\%)\times 60.00\%=8.80\% $$
随着时间的推延技术对于销售的贡献降逐年下降,从而分成率也会下降。未来各年度分成率如下:
名称 |
2022年5-12月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2026年 |
2027年 |
分成率 |
8.80% |
7.04% |
5.28% |
3.52% |
1.76% |
0.88% |
注:考虑在未来收益期内,由于市场竞争、技术更新等因素的影响,预计无形资产的贡献将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考虑***年开始,每年考虑一定幅度衰减。
4)折现率的确定
折现率又称报酬率,即投资者期望获得的报酬率,一般情况下,投资者期望获得的报酬率与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程度相关,承担的投资风险程度高,则期望的报酬率也高,反之则低。专利资产作为无形资产,与企业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整体资产,与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相比,专利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并且一般不能单独发挥作用,需要与其他有形资产一起发挥作用。因此,一般认为,无形资产的投资风险要高于其他资产的投资风险,即无形资产的投资报酬率要高于其他资产的投资报酬率,也就高于企业整体资产的平均报酬率。即折现率计算式如下:
折现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①无风险报酬率 Rf
国债收益率通常被认为是无风险的,因为持有该债权到期不能兑付的风险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根据Wind资讯查询,按照截至评估基准日Wind资讯统计的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平均水平确定无风险收益率rf的近似,即rf=2.84%。
②风险报酬率
对专利技术投资而言,风险系数由技术风险系数、市场风险系数、资金风险系数及管理风险系数之和确定。根据本项目的研究及目前评估惯例,各个风险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5%之间,具体的数值则根据评测表求得。公式如下:
风险报酬率=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管理风险
具体确定方法如下:
A.对于技术风险
权重 |
考虑因素 |
分值 |
分值 |
分值 |
分值 |
分值 |
分值 |
取值 |
合计% |
0.3 |
技术转化风险 |
|
|
|
40 |
|
|
40 |
12 |
0.3 |
技术替代风险 |
|
|
60 |
|
|
|
60 |
18 |
0.2 |
技术权利风险 |
|
|
60 |
|
|
|
60 |
12 |
0.2 |
技术整合风险 |
|
|
60 |
|
|
|
60 |
12 |
合计 |
54 |
其中各风险因素取值如下:
技术转化风险:实验室阶段(100分);小试(80分);中试(40分);小批量生产(20分);工业化生产(0分)。委估专利技术已中试,取40分。
技术替代风险:无替代产品(0);存在若干替代产品(60);替代产品较多(100)。委估专利技术,存在若干替代产品,取60分。
技术权利风险:没有取得相关权利证书或鉴定文件(100分);取得相关权利证书或鉴定文件(60分)。委估专利技术已取得相关权利证书,取60分。
技术整合风险:相关技术完善(0);相关技术在细微环节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以配合委估技术的实施(20);相关技术在某些方面需要进行一些调整(40);某些相关技术需要进行开发(60);相关技术的开发存在一定的难度(80);相关技术尚未出现(100)。委估专利技术某些相关技术需要进行开发,风险取60分。
技术风险系数=54%x5%=2.70%
B.对于市场风险
权重 |
考虑因素 |
分值 |
分值 |
分值 |
分值 |
分值 |
分值 |
取值 |
合计% |
0.4 |
市场容量风险 |
|
80 |
|
|
|
|
80 |
32 |
0.6 |
市场竞争风险 |
|
|
60 |
|
|
|
60 |
36 |
合计 |
68 |
专利应用产品市场容量风险:市场总容量大且平稳(0);市场总容量一般,但发展前景好(20);市场总容量一般且发展平稳(60);市场总容量小,呈增长趋势(80);市场总容量小,发展平稳(100)。专利技术市场总容量小,呈增长趋势,取80分。
专利应用产品市场竞争风险:市场为新市场,无其他厂商(0);市场总厂商数量较少,实力无明显优势(40);市场总厂商数量较多,但其中有几个厂商具有较明显的优势(60);市场总厂商数量众多,且无明显优势(100)。市场总厂商数量较多,但其中有几个厂商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取60分。
市场风险系数=68%x5%=3.40%
C.对于资金风险
权重 |
考虑因素 |
分值 |
分值 |
分值 |
分值 |
分值 |
分值 |
取值 |
合计% |
0.5 |
融资风险1 |
|
|
60 |
|
|
|
60 |
30 |
0.5 |
流动资金风险2 |
100 |
|
|
|
|
|
100 |
50 |
合计 |
80 |
融资风险:项目投资额低,取0分,项目投资额中等,取40分,项目投资额高取100分。委估专利技术项目投资额相对较多,取60分。
流动资金风险:流动资金需要额少,取0分;流动资金需要额中等取40分;流动资金需要额高,取100分。委估专利技术所需流动资金需要额高,取100分。
资金风险系数=80%x5%=4.00%
D.对于管理风险
权重 |
考虑因素 |
分值 |
分值 |
分值 |
分值 |
分值 |
分值 |
取值 |
合计% |
0.4 |
销售服务风险1 |
|
|
60 |
|
|
|
60 |
24 |
0.3 |
质量管理风险2 |
|
|
60 |
|
|
|
60 |
18 |
0.3 |
技术开发风险3 |
|
|
|
40 |
|
|
40 |
12 |
合计 |
54 |
销售服务风险:已有销售网点和人员(0);除利用现有网点外,还需要建立一部分新销售服务网点(20);必须开辟与现有网点数相当的新网点和增加一部分新人力投入(60);除利用少量现有网点外,主要依靠新增网点和新的销售服务人员(80);全部是新网点和新的销售服务人员(100)。委估专利技术必须开辟与现有网点数相当的新网点和增加一部分新人力投入,取60分。
质量管理风险:质保体系建立完善,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0);质保体系建立但不完善,大部分生产过程实施质量控制(40);质保体系尚待建立,只在个别环节实施质量控制(100)。委估专利技术质保体系建立,大部分生产过程实施质量控制,取60分。
技术开发风险:技术力量强,R&D投入高(0);技术力量较强,R&D投入较高(40);技术力量一般,有一定R&D投入(80);技术力量弱,R&D投入少(100)。委估专利技术力量较强,R&D投入较高,取40分。
管理风险系数=54%x5%=2.70%
根据以上对各因素分析,评估人员采用评分法得出风险报酬率为10.20%。
因此,折现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2.84%+12.80%
=15.64%
5)评估结果的确定
根据以上专利技术收益预测和折现率分析计算,未来收益现值计算如下:
无形资产未来收益现值
金额单位:万元
项目 |
2022年5-12月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2026年 |
2027年 |
销售收入 |
534.10 |
855.00 |
897.85 |
942.69 |
989.92 |
989.92 |
分成率 |
8.80% |
7.04% |
5.28% |
3.52% |
1.76% |
0.88% |
技术收益额 |
47.00 |
60.19 |
47.41 |
33.18 |
17.42 |
8.71 |
折现率 |
15.64% |
15.64% |
15.64% |
15.64% |
15.64% |
15.64% |
折现年期 |
0.33 |
1.33 |
2.33 |
3.33 |
4.33 |
5.33 |
折现系数 |
0.9532 |
0.8243 |
0.7128 |
0.6164 |
0.5330 |
0.4609 |
折现值 |
44.80 |
49.61 |
33.79 |
20.45 |
9.28 |
4.01 |
现值和 |
161.94 |
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评估值为11,26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