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介绍
近期,中国证监会及地方证监局对审计行业的违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以维护资本市场的秩序和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以下是近半年内证监会及地方证监局对审计行业的一些典型处罚案例,按时间倒序排列。
事件概况:浙江证监局检查发现,天健所在8个审计项目中存在收入、存货、应收款等审计不充分,质量控制体系缺陷,以及员工违规买卖股票等问题。
处罚结果: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合计924.06万元,25名从业人员被出具警示函。
处罚时间:2025年2月14日。
处罚机构及文号:浙江证监局。
事件概况:立信中联在多个审计项目中存在风险评估不足、函证程序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导致财报信息失真。
处罚结果:没收业务收入并罚款合计650.94万元,相关责任人被警示。
处罚时间:2025年1月。
处罚机构及文号:地方证监局。
事件概况:众华所在2017年至2021年为天沃科技提供年报审计服务时,未勤勉尽责,审计程序存在重大缺陷,包括未合理评估舞弊风险、存货监盘替代程序执行不力、函证程序缺陷等,导致审计报告虚假记载。
处罚结果:没收业务收入787.74万元,罚款1181.60万元,合计罚没1969.34万元;4名签字会计师被警告并罚款。
处罚时间:2025年1月18日。
处罚机构及文号:中国证监会(〔2025〕2号)。
事件概况:大信所在华讯方舟2016年、2017年财报审计中未勤勉尽责,未发现虚增收入及关联交易问题。
处罚结果:没收业务收入并罚款合计801.89万元,相关签字会计师被警告。
处罚时间:2025年1月。
处罚机构及文号:中国证监会。
事件概况:中兴华所在某上市公司审计中,未有效识别关联方交易及收入虚增问题,且存在收费与上市结果挂钩的违规行为。
处罚结果:没收业务收入并罚款合计424.53万元,2名注册会计师被警告。
处罚时间:2024年12月。
处罚机构及文号:深圳证监局。
事件概况:大华所在金通灵2017—2021年审计中,未发现其通过虚增建造合同收入掩盖财务造假,导致连续多年出具不实审计报告。
处罚结果:暂停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罚没4132.08万元;3名签字会计师被市场禁入。
处罚时间:2024年5月(持续影响至下半年)。
处罚机构及文号:江苏证监局(苏证监罚字〔2024〕15号)。
事件概况:瑞华所在康得新2015—2017年审计中,未识别其虚增收入115亿元的造假行为,多次出具无保留意见报告。
处罚结果:没收业务收入594.34万元,罚款1188.68万元;3名会计师被警告。
处罚时间:2024年2月(持续影响行业警示)。
处罚机构及文号:中国证监会(〔2024〕1号)。
处罚力度升级: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初,证监会系统罚单数量同比上涨59.29%,罚没金额显著增加,如众华所、大华所单案罚没均超千万元。
监管重点领域:收入确认、关联交易、函证程序、独立性管理是高频违规点,部分案例涉及多年连续造假(如天沃科技、金通灵)。
“资格罚”常态化:交易所首次对中介机构实施“暂不受理文件”等资格罚(如大华所),并追究非签字人员责任(如项目经理)。
跨部门协同:财政部、中注协同步加强行业规范,推动“立体化追责”,包括刑事追责(如受贿案)和民事索赔。
以上案例显示,监管层通过“长牙带刺”措施强化审计机构责任,未来行业需加强内部质量控制与独立性管理,避免重蹈覆辙。更多完整信息可参考证监会及地方证监局官网公示。